鋁合金門窗,、幕墻自進入我國以來,,從測繪仿制的起步階段到隨后的迅速發(fā)展,再到今天的自主研發(fā)已經走過了30多個年頭,。什么是幕墻,,什么是窗?對于業(yè)內人士來說似乎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而且很多人認為不可稱其為問題。事實上,通過近幾年親歷的幕墻技術咨詢和評審發(fā)現(xiàn),,有相當多的人對于幕墻和窗的判別并不正確。這種情況不僅僅發(fā)生在年輕的幕墻設計師身上,,甚至有一些老“幕民”對幕墻和窗也往往混淆和誤判,。
那么,如何正確判別一個建筑外圍護系統(tǒng)究竟是幕墻還是窗呢?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幕墻的定義,。《建筑幕墻》(GB/T21086-2007)中3.1條定義:“建筑幕墻,,由面板與支承結構體系(支承裝置與支承結構)組成的,、可相對主體結構有一定位移能力或一定變形能力、不承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圍護墻,?!边@個定義的根據(jù)應源于其英文名稱——Curtain Wall。從詞義上看,,Curtain—窗簾,、幕,Wall—墻,,CurtainWall—窗簾墻,。從名詞詞意上看幕墻即窗簾墻。既是窗簾,,那么就是懸掛的,,與其所依附的主體結構有一定的位移能力。因此,,建筑幕墻一定是通過懸掛點安裝在主體結構上,。這就如同北方的冬季,我們通常會看到公共場所出入口會掛上厚厚的棉門簾用來遮擋寒風,,上端固定下端自由擺動,。如果把棉門簾固定在門扇上,隨著門扇開啟,,它就不再是門簾了,,只能叫保溫門(圖1)。幕墻和窗的區(qū)別與此類似,。
▲ 圖1 保溫門
下面,,我們根據(jù)幕墻的定義,對常見的幾種觀點做一個簡要的解析,。
觀點一:幕墻是安裝在結構外側的。
這種說法不能說錯誤,,因為我們平??吹降哪粔Υ蠖嗍前惭b在主體結構外側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幕墻都是如此,。幕墻安裝的位置或是在梁外,,或是在梁下,這是建筑師根據(jù)建筑效果的需要來定的(圖2),。
從安裝方式來看,,幕墻是通過立柱和主體結構連接的,,窗是由四邊框或對邊框用連接件(固定片)固定在主體結構上,通過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連續(xù)地連接,。因此,,無論是安裝在主體結構外側,還是主體結構內(梁下),,只要通過立柱采用懸掛方式與主體結構連接,,就是幕墻系統(tǒng)(圖3)。我們經??吹降臈l窗也是跨越層間安裝的,,由于安裝方式是采用四周邊框固定在結構上 的,相對主體結構沒有位移能力,,因此條窗不是幕墻,。
▲ 圖2 隱框玻璃幕墻
▲ 圖3 幕墻安裝連接
根據(jù)《建筑幕墻術語》(GB∕T 34327-2017)第2.2條的定義:安裝在樓板之間或樓板和屋頂之間分層錨固支承的建筑幕墻,稱為層間幕墻,。據(jù)此為層間的幕墻和窗做了一個界定,。
觀點二:幕墻是懸掛在結構上的,窗是座支在結構上的,。
根據(jù)這種說法,,座支在結構上的就一定是窗,幕墻必須是懸掛在結構上的,。從幕墻的名詞詞意和《建筑幕墻》GB/T 21086-2007中的定義來講是正確的,,但是這只是幕墻安裝的方式之一。這一點在上海市《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guī)程》(DGJ08-56-2012)中可以得到更明確的理解,,其中定義建筑幕墻是“由面板與支承結構組成,,相對于主體結構有一定位移能力,除向主體結構傳遞自身所受荷載外,,不承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圍護體系”,。這個表述就更加清楚,安裝在結構外也好,,安裝在結構內也罷,,幕墻相對主體結構一定是有一定的位移能力的;《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guī)范》(JGJ102-2003)的5.5.3條闡明“框支承玻璃幕墻的立柱宜懸掛在主體結構上”,,并沒有強制要求必須懸掛,,也是基于這個道理。所以不管是懸掛還是座支,,幕墻都不承受主體結構所受的作用,,在立柱偏心受壓不失穩(wěn)的前提下通過立柱座支在結構(梁)上,仍然是幕墻。而窗的邊框是連續(xù)地固定在結構上,,相對于主體結構是沒有位移能力的,。因此,從連接方式上就可以判別幕墻和窗,。
從傳力途徑來看,,不同連接方式就決定了二者傳力途徑的不同。幕墻的自重和所受的荷載及作用是通過面板→框架(橫框-豎框)→豎框→連接件→預埋件這樣一個途徑經過錨接件以點的方式傳遞給主體結構的,;而窗的自重和所受的荷載是通過窗框上的固定片連續(xù)地傳遞給主體結構的,。簡單而形象地說,幕墻傳力是一個點,,窗的傳力是一條線(圖4),。
▲ 圖4 門窗的安裝方式
建筑上的豎條窗由于要跨層安裝,也是要安裝在結構梁外側,,但是安裝的形式是采用對邊框固定在結構上,,其傳力方式也是連續(xù)的。因此要判斷圍護結構是不是幕墻,,不是看安裝的位置,,而是看其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方式來確定。
觀點三:采用幕墻型材制作的就是幕墻,。
這種說法僅僅是從形式上判斷幕墻和窗,,顯然是不正確的。
在上世紀80年代,,國內幕墻尚處于起步階段時,,還沒有比較成熟的幕墻系統(tǒng)。很多幕墻是采用鋁合金方管和玻璃嵌條來制作的,,在當時我們稱之為“簡易幕墻”,。之所以稱作簡易幕墻,是因為這種結構不具備較好的氣密性能,、水密性能和保溫性能,,但就其安裝方式而言,是通過“立柱-連接件-埋件”的方式和主體結構連接的,,板塊所受的荷載是通過連接件和錨板的連接以點的方式傳遞到主體結構的,。系統(tǒng)本身既不承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相對主體結構又有一定位移能力和變形能力,,因此即便簡單也是屬于幕墻系統(tǒng)的,。
▲ 圖5 幕墻型材的窗式安裝-幕墻窗
反之,在一些洞口較大的窗,,普通的窗型材無法滿足荷載要求和效果需求的情況下,采用幕墻型材來實現(xiàn)也是實際工程中常用的方法。而此時的安裝方式則是窗周邊框用固定片等間距連接的形式將系統(tǒng)固定在結構上,,系統(tǒng)相對于主體結構沒有位移能力,。從連接方式和傳力形式來看,它是窗而不能算是幕墻(這也就是業(yè)內通常說的幕墻窗),。
觀點四:幕墻是懸掛在主體結構之外連續(xù)的外圍護系統(tǒng),,而窗則是支座在主體結構之內間斷的外圍護系統(tǒng)。
這種觀點的前提是對的,,但是比較片面,。幕墻應該是懸掛的,但是并不一定都掛在結構之外,,也不一定就是連續(xù)的,;窗是支座在結構洞口內,但是也可以是連續(xù)的,,也就是我們行業(yè)內所說的“排窗”或者“條窗”,。很多建筑幕墻是被結構柱分隔的,每個柱間為一片幕墻,,和窗的分隔類似,,雖然不是連續(xù)大面積的,但仍然是幕墻,。許多建筑設計有通長走廊或開敞式辦公空間,,其外窗是排窗形式,一個面或幾個面由開啟窗和固定窗等多種形式的窗組合成連續(xù)的大排窗,,它是連續(xù)的,,但絕不是幕墻。
而按照《建筑幕墻術語》(GB∕T 34327-2017)第2.3條的描述:安裝在樓板之間或樓板和屋頂之間的金屬框架支承玻璃幕墻,是層間玻璃幕墻的常用形式,,這種形式叫做窗式幕墻,。結合《建筑幕墻術語》(GB∕T 34327-2017)第2.2條和2.3條,這個問題也應該很明了了,。
觀點五:安裝在實體墻外側的裝飾框架(板)也是幕墻,。
前文提到,在《建筑幕墻》(GB/T20186-2007)中對建筑幕墻的定義是“由面板與支承結構體系(支承裝置與支承結構)組成的,、可相對主體結構有一定位移能力或一定變形能力,、不承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圍護墻”。在《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guī)范》(JGJ102-2003)中的描述是“由支承結構體系與面板組成的,、可相對主體結構有一定位移能力或一定變形能力,、不分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圍護結構和裝飾性結構”。JGJ102的描述更具體一些,,它闡明了建筑幕墻包括兩種結構形式:一種是具有保溫,、隔熱,、防水、隔聲等功能的幕墻,,我們暫且稱其為功能性幕墻,;還有一種就是建筑本身有圍護結構,僅僅是為了建筑效果需要設計的幕墻,,如鋁板幕墻,、石材幕墻等,另外一些開放式構造的幕墻,,都屬于裝飾性幕墻,。但是這也要根據(jù)具體的建筑設計要求來區(qū)分,如果鋁板幕墻或者石材幕墻內側沒有設計實體圍護結構,,而幕墻構造本身需要具備防水,、保溫、隔聲等功能,,那么這樣的鋁板和石材幕墻也是功能性幕墻,。然而在《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規(guī)范》(JGJ133-2001)中,對建筑幕墻的定義是“由金屬框架與板材組成的,,不承擔主體結構荷載與作用的建筑外圍護結構”,。對于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建筑的外圍護系統(tǒng),,無論它相對于主體結構有沒有位移能力,,只要不承擔主體結構所受的荷載和作用就是幕墻。這就造成了幕墻和門窗的混淆,,也導致了將裝飾構件混稱為幕墻的現(xiàn)象,。
根據(jù)最新頒布實施的《建筑幕墻術語》(GB∕T 34327-2017)第2.1條的定義。幕墻,,由面板與支承結構體系組成,具有規(guī)定的承載能力,、變形能力和適應主體結構位移能力,不分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圍護墻體結構或裝飾性結構。據(jù)此可判別裝飾構件是否為幕墻,。
綜上所述,,判斷一個建筑外圍護系統(tǒng)是幕墻還是窗,要從其名稱的含義和系統(tǒng)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方式來判定,。建筑幕墻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1)由框架和面板組成的獨立于主體結構的系統(tǒng),;
2)通過立柱與主體結構連接;
3)不承擔主體結構所受的荷載和作用,;
4)相對于主體結構有一定的位移能力和適應主體結構位移能力,。
根據(jù)這四點特性并結合幕墻的名詞含義,我們就可以正確地判別建筑幕墻和窗,。在此要強調的是,,幕墻必須是通過立柱與主體結構連接的,,這一點是區(qū)別建筑幕墻和窗的關鍵。